《 五年一瞬山林路 》
2015年的今天,一個平凡的林務局替代役,因為太常在自己個人頁分享山上的景物,被好朋友推坑創建了一個粉絲專頁,開始了未曾止歇的山林故事分享之路。
為什麼叫雪羊?
因為我屬羊,大雪山森林遊樂區是我的起點與牽絆,因此取了「雪」與「羊」兩個字成為自己的形象。如果不是因為替代役常駐山區,我大概也不可能有時間穩定創作,進而養成習慣。
當然,我不可能一邊分享山的美,一面忽視當時政府的種種不負責任行徑、以及被掩蓋而不為人知的歷史;美與醜是一體的、都是屬於山的面相、而關係到人們如何親近、如何看待、如何思考未來。
只看美的一面而忽略黑暗,那就好像看明星表演一樣,享受光鮮亮麗卻無法承擔他的苦惱;然而山不是我的明星,是我的家人。
所以,我開始關心公共議題、開始評論山林時事、開始試圖凝聚認同自己想法的共識,看看是不是能有那萬分之一的可能性,撼動那看似牢不可破的政府機器。
這五年,歷經了好多事,每過一年都改變了一點,每一個事件、批評與新知都讓我成長了一點。到了現在,看見過去的文章,都不禁莞爾,覺得這裡應該要修一點、那邊應該要收一點。
走著走著,也認識了許許多多的貴人,累積了好多可靠的夥伴,甚至和體制內同仁有了交集,讓我能更瞭解一個政策的來龍去脈和思維、並補足自己觀點中的缺失與不足。
也走出了世界,看見各國的登山文化與環境,回頭更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特別與美麗。
我從不說不可能,從不說政府就是那樣市井小民沒辦法改變。看看當年仍是黑山的雪山西稜、看看如今得以享受雪白美景的嘉明湖、玉山,想想2019年底的「向山致敬」記者會,你還覺得改變離我們很遙遠嗎?
如果沒有關心當起頭,一切都不可能成真。
「渺小」和「無」,是不一樣的。
制度層面改革非常困難,需要有非常多的因素湊齊才能成功。這些年來,我明白了一件事,那就是:不可能憑一己之力改變一件事情,所有的改變,都是共識的達成與妥協。而在民主國家中,越多人所認同的良善價值,越能讓政府妥協。
我不覺得有什麼事情是因為我而成就的,我只是一個單純的人,做我擅長的事罷了:懇切地表達想法,凝聚信任我、認同我的人們,成為一種聲音。至於聲音能不能被聽見,那就得看我們一同相信的願景,能打動多少同路人了。
我漸漸覺得,每一個人所說的話,都是一種文化的體現,同時,也塑造著屬於未來的文化。曾經,「獨攀」在台灣人的心中,是一種不可思議的、極端危險的、不要命的舉動。但在這些年的網路討論中,已經漸漸成為一種「喔~對自己負責好就好啊!」的事,至於那些極度反對的思想,已經被時代給遠遠拋在腦後,成為笑話了。
不要試圖讓不同的想法閉嘴,因為那不可能的事。回想總統大選,有多少人投給你覺得不可思議爛的另一邊,就能明白了。至於罵,那更是不必,情緒的衝突是徒然的時間浪費,我們只要對事實做出批判與分析就好,剩下的,就交給讀者們吧!在網路世界中,留言的就是作者,潛水的,都是讀者,讀者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。
我們要做的,跟選舉一樣:表達、討論、思考我們願意捍衛的事,感動更多的人,站到我們這一邊來,凝聚出一個共同的價值,讓我們所說的每一個字,都成為「文化」的養分。
成為台灣的登山文化,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,與榮耀。
-\-\-
在這個小天地滿五週年的今天,再一次的,不厭其煩的,謝謝所有一路走來與我並肩作戰的伙伴們、所有幫助過我的貴人們、所有認同我的人們、還有一直照顧我的山神與家人,讓我能在山林、攝影與寫作的世界裡,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。
謝謝看到這裡的你:)
沒有你們每一個人,就不會有今天,大家心中的雪羊。
期許下一次發這樣的里程碑文,是十週年。希望到了那一年,我們能看見屬於台灣的登山文化欣欣向榮:乾淨美麗的山徑、舒適而友善環境的山屋與營地、完善的專責搜救制度、更低的山難發生率、古道與舊社復甦、野生動物與人和平共處...
最重要的是,台灣人更認同、認識自己的家園,有更多的夥伴加入,以各種方式、從各種角度一起守護我們唯一而永遠的家,福爾摩沙。
「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,守護自己摯愛的事物。」
我會在這條沒有終點的山徑上,永遠的走下去。
#雪羊視界
#五週年